是什麼原因讓您踏上旅程?
有些人是為了欣賞美景;有些人是短暫告別生活的方式,而有些人則是為了享受物質…。當然,旅人上路的理由有很多,但無論是甚麼理由,背後都帶有一種「意義」,而您可曾有感受過?
國際藝術家吳炫三,曾經在一場名為「旅行與創作」的座談會中分享,他覺得,旅行的意義並非是逃避生活的「出走」,而是將自我長久以來,從書中所累積的知識化作常識的重要學習之旅,因為在旅程中,小至食衣住行,大至文化氛圍,都是學習;而每一次的學習,也都在探尋與獲得旅行的意義,甚至是生活的意義。
轉角遇到…
一群來自都市的年輕團隊-「奇禾人」,在某次意外的活動中,邂逅了一個美麗且親切的地方-花蓮縣秀林鄉,並在此執行了一個結合小村慢遊與陪伴孩子的「鹿角計畫」,期盼大家能到小村當個「暫居者」。
秀林,其實是通往知名景點-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前哨點,甫出車站,映入眼中的就是大批的遊客與遊覽車,而車站前的水果攤,更是展現「國際化」,招牌上穿插寫著簡體字、韓文、日文等,現場人聲鼎沸好不熱鬧!不過,這熱鬧的景致卻十分短暫,因為旅人們大多只是歇歇腿、買個土產,就往山上遊玩…
這樣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,不只遮掩了小村的美,更讓旅人們錯失與環境、在地居民交流學習的機會。
慢半拍旅行,生活更遼闊
旅行應該有別於觀光,當您與土地更深入、更親密的交往時,所獲得的不再只是體驗一種新的旅行方式,而是重新找回了一種過生活的方式-緩慢。
知名導演蔡明亮曾說,他的作品其實是不得不慢,因為人們都太快了,快到失去了知覺和感官,唯有慢下來才能看見與找回生活的感覺,那麼,你就會感覺到,「慢」很美,很有意義!
來到小村作客,不應只在乎壯麗觀光景色、人氣食物、打卡熱點,更不需要自拍神器,只需備著你的腳和心,放慢腳步,看山、浸海、入風,且大方的和居民聊天、做朋友,就是庶民的生活,那是一種生活的自在,也是一種旅行的意義。
小村札記
【田埂裡的綠野仙蹤】
在路上閒晃時,看見四五個居民坐在路邊的石堤橋染頭髮。
一位染著綠色頭髮的高中男孩,正拿著梳子,幫坐在橋墩上,一位吃檳榔的中年媽媽上紅色染劑,看見攝影機的大家,張開紅紅的大口說:「不要拍~但是可以幫你染頭髮喔!」接著,我們坐下來聊天。
部落的爸爸指著另一個爸爸說:「拍他!他很帥,是賽德克巴萊!」轉頭一看,果然很漂丿。
問高中生弟弟「你是美髮科的嗎?你的漸層綠色髮型很時髦。」
「不是啦,我只是興趣而已,我們都買藥水回來自己染。」
開朗的部落爸爸說:「像不像貓頭鷹,你們沒看過吧?跟你們說以前整個山頭都是貓頭鷹喔。」
染髮媽媽的頭頂蓋上銀色錫箔紙的帽子,隨意扭成尖錐形,等待的時候她下田巡看,像是綠野仙蹤的機器人。
他們說:「這裡沒什麼好看的啦!我們是土生土長的在地傻氣人,不過我們可是很有禮貌,所以大聲跟你們攀談。」
我說:「你們一點也不傻氣,傻氣的是我們啦,辛苦賺錢都買不到新鮮空氣,健康身體,這裡好山好水的、清靜美麗。」
我說:「你們一點也不傻氣,傻氣的是我們啦,辛苦賺錢都買不到新鮮空氣,健康身體,這裡好山好水的、清靜美麗。」
【農事完,酒便開】
一天走著平常都會行經,那條農會前的道路走過田地,看到田野上耕作的農人,停下拍照前先和他們打個照面、道聲招呼,便繼續往海邊邁進。回程時以臨傍晚,天色漸暗,耕作的農人們隨地而坐,聊天、喝酒吃花生米。
「妹妹,來喝一杯!」說著便逕自倒了兩杯酒,從瓶子倒出一大把花生米在手心上。
「這都是自己炒的,很好吃喔!」然後我們便加入下班後放風時刻。安全帽阿姨說:「上次我有載過你,記得嗎?」原來是上一回,在艷陽下獨自走去車站的漫長路上,有個騎著摩托車的阿姨皺眉攔截,她說:「一個女孩子家這樣太危險了,我可以載你去車站,還有很遠,但是我身上很臭。」
坐在後座吹風,聞著阿姨身上濃濃的海鮮味,原來阿姨在海產加工廠上班,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臭,伴著話家常、閒聊,一下子就到車站了,我感到親切、安心及感謝,沒想到又碰到,還一起喝酒。
跟大家說掰掰的時候,也笑瞇瞇連說了好多聲謝謝,阿姨說:唉呀,不要客氣啦!我去台北遇見你們,你們也一樣會招呼我啊!
心裡嘆了一口氣,想著,要是台北有這麼多綠色的曠野、新鮮的空氣,下班時刻可以在嘈雜人流車群中一眼認出阿姨,隨地而坐就好了。
後記
村莊小地圖
文章與照片提供:iPrefer奇禾數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