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東市區 → 多良火車站/向陽薪傳木工坊 → 拉勞蘭小米工坊 → 陳媽媽工作室 → 返回市區晚餐
大多數來訪台東的遊客,都會受到美麗海景所吸引而往返於海岸公路之上,但台東不只有海景,綿延翠綠的山色美景,也非常值得您去感受。
轉個向,往屏東縣枋山楓港路段行駛,此為台九線,這裡除了景色由海景轉為山色之外,長達112公里的沿途上,大多為排灣族與魯凱族的部落,其風格、文化特色與海岸沿線的阿美族有著極大的差異,且遠離市區的部落生活與好客可愛的工坊主人,都非常歡迎大家的拜訪!
台灣最美麗的車站-多良火車站/向陽薪傳木工坊
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境內的多良車站,過去曾是瀧溪與金崙兩地居民往返間的中間休憩站,但後來因為工務量減少兒而廢棄,但由於站址位在山坡地,兩端均為隧道,南迴鐵路工程處特別將車站以高架設計,站在月台上即可鳥瞰太平洋,天氣好時,太陽的金光印照著鐵道旁的紅色欄杆,呼應著藍藍的海水,飽和的暖色調,被鐵道迷認為是全臺灣最美的車站,也成為南迴公路上的著名觀光景點。
順著小徑往上爬,在高處的山坡上有一棟建築物,這裡是向陽薪傳木工坊的基地,也是台東著名的木工學校。
2008年莫拉克颱風後,面臨百萬噸漂流木處理問題,因此在各界的協助下,成立「向陽薪傳木工坊」,使用漂流木作為材料,做成漂流木家具、或是精緻小巧的小物等,重新賦予漂流木生命。
木工坊原址為多良國小,但因為人口外流嚴重而廢校,也期盼透過以社區為基礎的工作坊,藉由傳統文化開發產品的同時,也讓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繼續,創造了在地工作機會,讓越來越多族人能返鄉,留住人也留住生長的記憶,對這塊土地產生情感和認同。
(想了解更多向陽薪傳木工坊請點此進入)
肥沃與豐收之地-拉勞蘭小米工坊
拉勞蘭,取自排灣族語Lalauran之譯名,意思為肥沃之地,其座落於交通往來樞紐的台東太麻里鄉,且東眺望太平洋,西邊緊靠中央山脈,是個可飽覽台東南迴線上山海美景的優美部落。
2007年6月,由部落意見領袖-戴明雄牧師與青年會,以恢復部落傳統飲食文化概念下,成立「小米工坊」,積極投入小米田復育工作,從小米的播種、除草、收穫與儲存等各個階段的工作體驗,重新喚醒逐漸被人遺忘的小米文化。
部落青年們在推動小米田復興工作的同時,也重新收集部落老人家的記憶口述,並成功栽種出最適合釀酒的小米品種,再透過創意巧思,改良研發出各種小米露、酒釀烤肉、酒釀香腸、小米蛋糕、小米餅乾等副加工品,另外,巧妙結合漢人與原住民口味的小米粽-祈納福,粽內餡料改以油蔥肉燥,鹹香滋味取代了大塊肥肉的油膩感,且香甜又富含營養的小米,讓吃過的人回味無窮,更獲得2007年原鄉佳味比賽優等獎的殊榮,是來此拜訪的遊客必嘗的原鄉美食。
在這裡除了有好吃又富教育意涵的小米文化之旅,別忘了!若有充分的時間也一定要安排一場部落巡禮,由社區的年輕人帶您部落走透透,更可深切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魅力。
(想了解更多小米工坊請點此進入)
排灣工藝的傳承者-陳媽媽工作室
位於太麻里金針山入口處大王部落的陳媽媽工坊,女主人-陳媽媽(陳利友妹),雖然以70多歲,但做起"十字繡"這樣的精細手藝卻仍一點都不馬虎,更因出身貴族世家之緣故,在設計包包上面的圖紋樣式較為繁複與華麗,且陳媽媽對於傳統工藝的表現,更不單只在於技藝的活化,更希望做為傳承與推廣的薪傳人。
在陳媽媽的設計中,不只可以看到過去排灣族人對於圖騰文化的應用,更可發現她的作品用色鮮豔卻不突兀,原因在於她所搭配的色調皆來自於對於自然事物的觀察如:花、鳥、穀物等,用色美麗又不失真,更重要的是蘊含了"敬天、愛物"的概念,充分展現了原住民先祖們的生活智慧。
為人開朗好客的陳媽媽,愛好分享,不妨抽點時間去聽聽她的人生故事。
(想了解更多陳媽媽工作室請點此進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