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東市區 → 大武鄉大鳥部落/笆札筏工坊 → 金峰鄉嘉蘭部落/芭伊工坊 → 太麻里鄉原愛布工坊 → 返回市區晚餐
在台東的南迴線上,有幾個部落,是透過"媽媽們的手"而激發起部落內部的改變!!
八八風災時,這裡是受創最嚴重的地區,為了讓部落婦女也能投入重建工作,藉由社區發展協會與相關單位的輔導下,於部落中成立工坊,製作傳統工藝品,再藉由部落共識的凝聚與故事行銷,逐步創造出具有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,也讓黃土地上開出驕傲的花朵。
笆札筏部落(大鳥部落)位於台東縣大武鄉,是大武鄉人口最多的部落,然而現代化和都市化的發展,讓部落面臨著失業與人口外流問題。2009年莫拉克風災的重創,雖然給了部落的族人打擊,但也重新凝聚了族人部落重建的決心,希望排灣族的傳統文化和精神能夠延續和傳承。
體現生命的韌性與毅力-大鳥部落/笆札筏工坊
從2012年三月開始,以搭配計畫的方式不只提供部落媽媽工作機會,這裡也是媽媽們心情交流的場所。
媽媽們集思廣益,一開始的設計是從部落老人家的檳榔袋發想,延伸到設計化妝包、筆袋、托特包等實用的包包,並融入排灣族圖騰和刺繡,將傳統和現代結合,也發展起部落的文創產業。媽媽們現在除了包包的設計和製作之外,更會妥當的安排,如工坊的備料、排單和會計等營運事務,有機會也歡迎來給他們加油打氣。
(想了解更多芭札筏工作室請點此進入)
開在黃土上的堅韌花朵 - 嘉蘭部落/芭伊工坊
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所唱的兒歌,「我家門前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,山坡上面野花多,野花紅似火......」,歌詞裡所描寫的家鄉依山畔水景致美麗,是臺東縣嘉蘭村最真實的寫照,位處高地的嘉蘭村,前有太麻里溪流向太平洋,後倚著大武山,美麗的自然景觀盡收眼底,而每年8至9月金針花季時,長的與一般平房齊高的金針樹,綻放著如同橘色火焰般的花朵,與夕陽呼應之下,讓整個村落籠罩在幸福的紅暈之中,美不勝收……,不過,2009年八八風災的黑水攻擊,強勁的雨水挾帶著大量的黃色土石摧毀了房舍、破壞了原本美好的家園,更帶走了村民生存的希望。
憑藉著對部落的情感,村裡的男人與青年們,紛紛捲起袖子、撩起褲管,投入粗重的重建工作,而部落媽媽們,她們收起傷心,不回想過去,堅強的走出家門,以找回傳統文化為己任,投身部落工藝-陶珠製作,期盼重振部落發展,讓黃土重新覆蓋上生機的色彩,更讓所有人看見嘉蘭重生的力量。
現在的嘉蘭,不只努力傳承傳統,更創新地與觀光旅遊、文創、特色農業(種植紅藜、小米)等產業結合,開放出不同的花朵。
(想了解更多芭伊工坊請點此進入)
不工作、不出頭 - 新興部落原愛布工坊/木工坊
走進原民部落中,有些人會帶著批評的眼光而來,認為原住民不工作是因為天性樂天、好逸惡勞的原因,但偏鄉與城市的發展資源與機會的落差,才是部落工作難尋的真正原因。為了解決部落工作問題,並讓離鄉工作的族人能夠回鄉工作並陪伴孩子,原愛布工坊就這樣誕生了。
原愛,取名是來自於原初的愛,來自原住民的愛,更來自於對部落的疼惜與關愛。工坊帶著各界對於原住民的愛與祝福,一點一滴、一步一步的站起來,並藉由工坊內的爸爸媽媽們堅持手作幸福,不忘本、不破壞自然環境的信念,製作出一件件溫暖的文化創意商品。
布工媽媽們親手縫製的色彩豐富,美麗的排灣族十字繡布包,輕輕柔柔,卻包裹著媽媽們堅強打拼的心意,木工爸爸們製作的木製桌椅,千變萬化、形式各異,但其溫潤、細膩的木質紋理,猶如爸爸們為了心愛的家人,描繪出幸福家園的夢想藍圖,讓他們得以不用在城市裡打零工,能留在家鄉照顧妻小,展現自在、尊嚴與滿足。
(想了解更多原愛布工坊/木工坊請點此進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