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里鄉(新興村) - 達蘭埠社區Cihara’ay意指有很多魚吸附在溪中石頭的地方,又名為黑暗部落,則是因為沒電的環境超過一甲子,部落第三代因而稱之為黑暗部落。
早期從六十石山到Cihara’ay並沒有道路可以通往,若要運送農作物至山下變賣,必須依靠人力或牛隻,挑著扁擔載運沿溪床而下,所以部落的古道,並非依著山壁而行,而是在溪床上。Cihara’ay的居民約在五十年間開始種植水稻、生薑和一些生活上所需的蔬菜。之後農會開始輔導農民轉作高經濟作物金針,Talampo族人見金針一年一期且其價格比水稻等其它作物高,也較好管理,生活在六十石山的阿美族人紛紛開始改種金針。原先設籍在Cihara’ay共15戶,現今設籍有34戶,以金針為主要的經濟作物, 天才濰的空中旅行 - 探訪-黑暗部落
![]() 沒想到,六十石山的背後還深藏著幾戶人家,一群住在六十石山"山後"的可愛原住民們。那裡因為沒有電而被外地人取名為"黑暗部落",族人也隨性的接受了這個稱呼…這群族人屬於阿美族,個性一點也不像黑暗部落的名稱令人感到陰森,反倒非常好客、熱情、可愛!!!
「一日不辛勤,不日既成花」這句是族人們的座右銘,意思是-金針花又叫做一日花,今天沒有採收完的花苞明天就開花了,開花後就沒有經濟價值了。所以說要鼓勵族人每天都要辛勤努力的工作,就像和時間賽跑一樣,今天沒有完成明天就來不及了! Go Local行動體驗之「原力浪潮」—有機金針的故鄉:「黑暗部落」
![]() 「官員說,台灣這麼進步,怎麼可能有部落是黑暗的?所以,黑暗部落的名稱沒有辦法註冊為商標。」黑暗部落的族人在營火旁邊淡淡的說著,不知道是開玩笑還是事實。這裡的夜晚除了月光、營火、煤油燈,就只剩下手電筒可以照明了,這裡是位於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裡的黑暗部落。
黑暗部落因為「有」與「無」,近年來逐漸為人所知。黑暗部落的「有」是「有機金針」;黑暗部落的「無」是「沒有電力」。一個沒有電力供應,只能依靠古老方式照明作息的部落,卻行銷出最現代時尚的有機金針產品,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呢?日安花蓮協會跟青平台基金會合作,共同辦理了一場「原力浪潮」行動體驗營,邀集了近三十位來自各地的青年朋友,一起上山去實地的體會、認識這一個令人充滿想像的部落。 |
|